浅谈灵活用工的利与弊

灵活用工是什么?灵活用工的工作模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灵活用工的人群是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什么要保护这类人? 

灵活用工,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全日制用工形式以外,劳动者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或以小时为劳动时间单位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履行相应权利义务的就业形式,简而言之,就是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用工模式。目前,最常见的灵活用工职业,譬如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实习生、 再就业退休人员或临时工等人群。 

灵活用工的想法大约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直到70年代才开始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实施。从那时起已经被熟知,但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普遍。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这一现象成为了工作场所的一大组成部分,大部分工作可以远程完成,也可以从世界各地完成。 

让我们来谈谈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从企业角度来看,选择灵活用工的根本目的在于降本增效;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劳动者工作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长期受雇于某个公司,更加注重工作的自由和精神上的满足,是时候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了,自由而更快乐、更有动力的生活。 

但这种工作模式也难免有缺点,大多数灵活就业的员工担心在工作场所缺乏可见性。另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是,这些员工经常性遭遇被动离职,却得不到相应赔偿或福利等,也没有与其就业或平台机构续签合同。根据具体国家的劳动法,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失业保险或其他金融援助计划的保障,因此他们得不到保护。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灵活就业人员在税法上的立场如何? 

在收入的处理上,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累进税率。此外,由于纳税人主体身份发生了变更,个体工商户可以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策一:月销售额15万以下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11号《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的有关指导意见,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政策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减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第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的有关指导意见,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不区分征收方式,均可享受。 

根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一般定期定额征收的税费会低于其他征收方式,因此税费负担较轻。

政策三:个体工商户双定政策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稳就业再度受到关注。本次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公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大力支持企业灵活就业。不难看出,灵活用工依旧是202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聚焦点。 

最近全国两会刚刚结束,稳就业再度受到关注。本次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公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大力支持企业灵活就业。不难看出,灵活用工依旧是202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聚焦点。 

中国数据安全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倾向于复合型人才

在说到中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这一问题时,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年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毕业生仅2万多人,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缺口高达50万至100万人。

根据2021某亚洲薪酬指南显示,网络安全相关基层工作人员的年薪在30万元到80万元区间浮动,薪资水平很可能还会有30%左右的提高空间,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却是人才储备不足。

而且除了软件供应商、网络安全、云服务、社交媒体等互联网细分行业之外,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如金融科技、生物制药等行业均面临安全领域人才的短缺。

据某招聘集团总监表示,以信息安全领域最为关键的中高层岗位数据合规官、数据安全官为例,虽然平均年薪高达80-100万元,甚至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给到200-300万元之间的高薪,但合格的候选人并不多见。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因为对该类人才的工作年限要求是起码在10年左右,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需要技术能力强且熟知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这样的人才实在是过于稀缺,因此整个行业目前处于一个“岗位多、人员少”的状态。

除了人才短缺,行业还存在人才“不好用”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行业更需要的是能够科学分析处理数据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总体来说,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求职者往往是国内顶尖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同时还要具备足够强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企业最倾向于的是不仅在技术上有扎实基础,还能够在法律法规、治理、风险评估等方面有足够深刻的理解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来源:中新网

公司擅自调岗至异地,员工应该勇敢Say NO!

2019年4月,张小姐正式入职某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表明,张小姐的工作岗位是导购,工作地点位于北京市某商场。据了解,张小姐的户籍地是北京市西城区,现居地是北京市海淀区。然而,在同年的9月,张小姐收到了一份来自公司的调店通知,通知张小姐已被调往至公司下属的天津店面,工资待遇也按照天津方的标准执行。若张小姐未按规定时间到岗,那么公司将按照自动离职予以处理。接到通知后,张小姐表示工作地点距离现居地的路途太远,交通非常不便,因此拒绝了公司的调岗决定。同年10月,公司向张小姐作出处罚通知,以张小姐不服从公司安排为由,单方面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而张小姐认为,公司以这样的原因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公司理应向她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事实上,张小姐的要求并无问题。该公司确实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劳动合同约定张小姐的工作地点为北京,公司在未与张小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擅自将张小姐的工作地点调至远离其经常居住地的地方,该行为属于不合理调岗,并且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违法调岗情况下,公司以张小姐拒绝接受调店决定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属违法。因此,公司应支付张小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由此可见,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都应该做到熟悉并遵守相关劳动法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应聘者,一旦发现自己的相关权益受到侵害,就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敢说不。 

聚焦中国网信产业发展,如何创新培养网信人才?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网信产业发展已然成为翘起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杠杆,产业中的操作系统更是重要推动力。人才已经是网络空间竞争的第一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关键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迫在眉睫,因此对相应领域的技术人才及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明显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吸引人才、借助人才、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呢? 

我国网信领域的专家纷纷表示,国产操作系统担负着构建国家网信产业“中国地基”的使命,对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撑引领的作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操作系统人才,需要政产学研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 

针对当前我国网信产业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网信产业必须构建主动免疫防护的新体系,用中国自主可信计算方案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一要坚持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二要抢占核心技术高点,坚持三条控制底线,即必须使用我国的可信计算、必须使用我国的数字证书、必须使用中国的密码设备。 

据某公司联合数据研究院所发布的《关键基础软件人才数据报告》可知,中国近三年以来,对关键基础软件领域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长,但明显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报告还显示,我国2021年上半年对研发岗位人才的需求涨幅最为明显,招聘岗位数量同比涨幅超50%。 

因此,聚焦中国网信产业发展,着力于创新培养网信人才乃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为凝聚并发展网信产业的智慧与力量,仍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五年,中国社保、收入分配、养老金等将发生六大变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网站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当今物价上涨、人口老龄化加深等社会问题,规划对职工的社保、养老金等作出相应调整机制,旨在为各个工作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 社保:待遇水平将稳步提高 

规划明确,要综合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等因素,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失业保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还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 收入分配:“提低扩中”缩小差距 

围绕“十四五”期间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这一要求,规划分类别、分情况作出一揽子政策安排。规划指出,要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由此可见,政府在未来几年将通过“提低扩中”的方式缩小各个人群的收入差距,让更多普通人的“钱包”鼓起来。 

  • 养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根据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一规定将在“十四五”期间有所调整。规划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 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外卖骑手等将不再“裸奔” 

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但是按照目前行业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因此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面对这些问题,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 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工伤保险:实现广覆盖全部纳入 

实现工伤保险政策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这是此次规划提出的又一新要求。在此之外,我国还将继续研究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以高危行业为主,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目的是为了在2025年的参保人数能从2020年的2.6亿人提升到2.8亿人。 

  • 劳动者休息权益保障: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 

针对企业超时加班、恶劣天气强制出工等问题,规划中提出要完善工时、休息休假制度,并专门部署开展对重点行业的突出用工问题进行治理。同时规划还指出,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基本权益保障。 

信息来源:新华社 

香港创科发展措施

香港之前以金融领域为名,至今还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也获得了购物天堂的名称,在疫情爆发之前也曾经吸引过无数游客 —— 但现在,零售领域也因为疫情而遭受到影响。 

但除此之外,香港科技创新的步伐也开始不可阻挡,各种措施表示了香港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香港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将让符合条件的科技公司,尤其从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网络安全、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材料科学、机械人技术、5G通讯、数码娱乐、绿色科技、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或微电子范畴的研发工作的公司,快速地引入海外和内地的相关科技人才来香港。在内地科技领域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可以考虑开阔视野,去香港工作,接触世界。 

另外,香港学者也可以申请新推出的“青年科学基金”,获得每项30万人民币资助期限为3年的资金。 

以下申请条件是:2022受聘的依托单位为港大、中大、成大、科大、浸大、理大,有从事研究基础的经历,有高级专业技术业务或有博士学位,或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高级专业技术业务的科技人员推荐,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男性)或40周岁(女性)。 

国家科技部港澳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地也会对香港开放更多科技资源,协助香港前往创科的方向发展,并鼓励香港科学家加入国家级学会。因此可见,香港里里外外都有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科技在香港未来的潜能更是深不可测,科技人才可以考虑香港。 

信息来源: 

http://www.locpg.gov.cn/jsdt/2021-09/13/c_1211367364.htm 

https://www.itc.gov.hk/gb/fund_app/techtas/about_techtas.html

打破性别歧视 让职场女性“三十而立”

近日,某档以职场女性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意外走红,引发了人们对“30+职场女性”的讨论与关注。据一项对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职场人都认为女性一旦年纪上了30岁,那么职业道路就会受到限制,甚至面临失业问题。 

一般来说,女性在职业道路上受到如此“区别对待”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众所周知,一些女性会在30岁左右的黄金年龄为了生育或是照顾孩子而不得不暂别职场,这就是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性别歧视也是在当今社会上无法避免的一大问题。一些企业会为了节省人事成本,放大职业歧视,削弱对育龄期女性的职业发展,甚至还会罔顾法律法规,肆意侵犯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都大大的加剧了“30+女性”的职场危机。 

三十而立,这正是一个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这个年龄段的职场女性往往最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她们比新人有工作经验,比老人的精力更旺盛,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因此,对于“30+职场女性”而言,克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打破社会对女性的职场歧视,乃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平衡家庭与事业之余也要不断地保持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次,掌握劳动法规,维护职场女性的合法权益,要学会在面临职场歧视时,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以此打破社会对职场女性的歧视,提高社会对职场女性的关注度,对企图侵犯职场女性合法权益的企业进行严惩;另外,加强企业对职场女性的福利补贴,要给予职场女性足够的理解与包容;最后,破除性别歧视,加深社会对“男女平等”这一观念的认知,职场女性的发展不仅仅是靠女性自己去努力,男性也要给予关注与理解。 

 现如今,国内职场男女之间的“收入鸿沟”依旧存在,但是数据表明俩者的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减。只要人们能一起努力去打破性别歧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人与人之间能做到充分的包容与理解,相信职场女性一定能实现“三十而立”,并且能在职场与家庭中都能做到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参考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人工智能全球领先,AI+医疗健康跨界人才紧缺

据《中国大陆科技行业报告》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全球近60%大数据专家。然而随着产业不断细分,人才供求存在差异,在AI领域中人才竞争异常激烈。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AI+医疗健康跨界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了当今医疗健康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中国AI+医疗健康在政府和各界的支持下,资本投入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愈发旺盛,新技术的出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提高。 

对于医疗健康细分领域的企业而言,如基因序列、医疗影像、新药研发等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企业对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就越来越大。此外,部分专家认为未来医疗机器人领域也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因此一些医疗企业甚至传统医院都在努力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实现技术转型,这对人工智能领域图像算法、深度学习等岗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但是,现如今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着人才不足、人才供需不匹配、新兴交叉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那么谁才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心目中的理想员工呢? 

根据《报告》显示,AI+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更倾向年轻化、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 

首先,AI+医疗健康行业是新兴的行业,因此这个领域的企业都是初创企业,因此工作人群都非常年轻,那么这类企业也就更偏好硕士毕业1-3年的求职者或博士毕业生。 

第二,企业希望求职者能拥有出众的教育背景,一般为国内顶尖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和博士。 

第三,企业倾向于具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项目经历的求职者。 

第四,企业要求求职者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勇于应对变化的心态和前沿的商业理念。 

Link Compliance可以成为您的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能为您提升招聘效率,为您找到AI领域中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信息来源:中新网 

中国超80%的“高、新”热门岗位月薪突破2万元

日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针对2021届北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在对自贸区、热招岗位、技能人才三方面进行关注,最终根据调查结果发布了《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调查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选择在互联网、金融、电子等热门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然而餐饮、酒店、旅游、服务类等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比较低。其中,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研发、专业技能类的招聘岗位更倾向于应届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薪资高达10992元/月。因此,总体来看,在同一行业的同类岗位中,毕业薪资与毕业生的学历挂钩,学历越高,毕业薪资也就越高;在同一行业,学历相同的毕业生中,技术研发、专业技能类岗位的薪资相对较高。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二季度中“高、新“职业共26个,其中热门岗位主要分布在高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行业等。另外,还有七个新职业上榜,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食品安全管理师、故障分析工程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过程改进工程师、传感器融合算法工程师。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在26个“高、新”职业中,只有四个职业的月平均薪酬中位数低于20000元/月,薪酬中位数最高的是职业是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其薪酬中位数高达37164元/月。综合来看,在这些“高、新”的热招岗位中,有超过80%的岗位薪酬中位数处于2万至3万元/月之间。 

《报告》还显示,在今年二季度的常规热招岗位中,技术类岗位占比为35.4%,其次为业务类岗位与销售类岗位,占比分别为24.5%与20.4%,管理类岗位占比为13.5%。 

《报告》中还指出,我国各等级技能人才薪酬与上一季度相比均有上涨,其中初级技能人才的薪资涨幅最大,为4.1%,其他各技能等级人才的薪酬涨幅均不超过2.5%。我国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初级技能人才薪酬中位数分别为11222元/月、10218元/月、10075元/月、9610元/月和7292元/月。 

人社部发布就业市场相关报告:技术劳动者需求缺口较大

近期,人社部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我们发现当前中国市场对技术性人才,尤其是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动人才的需求较大,其中,市场中40.7%的需求岗位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要求,另外高级技师和技师的缺口较大,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较高,分别为3.11、2.68。 

通过对83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复苏,二季度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人数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市场用工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供给总体保持平衡。 

从供求角度来看,二季度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63.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356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增加近123.5万人,求职人数增加23.4万人。求人倍率约为1.58,仍处于较高位。 

从不同区域来看,与上一个季度相比,中国东部市场的供求人数都呈增长势态,中部地区的用人岗位需求有所减少,西部地区供求人数均减少。 

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看,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我国建筑业、采矿业等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增长较快;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 

信息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