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政策的开放与国内目前女性工作环境的探讨

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政府也逐渐优化了生育政策,从2015开放的二胎政策,知道今年5月31日所宣布的三胎政策,然而也引起了众多争议,最大的问题也来了:生不生?目前的环境真的适合育婴吗?而这和人力资源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人都知道钱是万恶之种,但人也得靠钱养活自己。上班就是赚钱,赚了钱才能够养孩子。这看似非常简单,但女士却偏偏时常被困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这种尴尬情况下。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在2012年通过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确是为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但对大多女士来说,她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了:她们很有可能在招聘这一关被刷出去。

职业女士的困境

首先我们得否认女性≠母亲,不是每位女性都有成婚生孩子的打算,但在面试人员面前,她们却收到了“人人皆平等”的待遇,自己的私人生活成为了她们求职的一种考量。上岗以后,能力的质疑与“玻璃天花板”使升职加薪这些事更为困难。虽然女职工的确有受到国家法律的额外保护,但还是难免出现了一些侵犯这些权利的情况,例如逼迫女职工以劳动期间的产前检查计算为病假,而不算成她们产假应有的福利之一。

如果相应国家呼吁,三胎都生,试想一下女职工需要请的产假到底要多少天,加起来也算是好几百天了,另加照顾孩子必定会来的紧急情况,比如孩子发烧生病带他去看医生,在自身家庭并不富裕请不起保姆的情况下,雇主还得为所有的产假支付相应的薪水。单单论劳动力成本算,聘请女性变成了一个更不划算的决定,加剧了之前就已经有的恶状,直接从双倍的顾虑跳到三倍的顾虑。而对那些为了照顾孩子辞职成为全职母亲的女性,想要回返劳动市场寻找工作时,会发现她们已经在年龄上被淘汰。最近求职趋势所附加的“35岁以下”这种条件更使女性再次踏入职业市场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试想照顾一个孩子所拖延的时间,再加上多两个,随着技能的退化,等她们能够出来寻找工作时,她们已经被淘汰了。

女性因为性别在职场上的待遇已经算是比较卑微,而三胎政策大有可能加剧她们在职场上面临的压力,生不生孩子的压力,这些不应该承担的压力。

当然,三胎政策的开放也不全坏,各省也开放了生育潜能措施,至少能够造福目前需要这些保护的女性,就如苏州因此规定了女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因为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况而受到影响。

无论三胎措施的开放,这些压力本不是她们应该面对的,咨询人力资源专家,理解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力,能让自己在求职/工作上的日子好过一些。